校長室:綜理學校事務。
校長室員工業務職掌
| 職 稱 | 工作項目 | 聯絡電話 |
|---|---|---|
校 長 林俊岳 |
| 26574874轉301 |
吳秘書 |
| 26574874轉302 |
林俊岳 校長

一、最高學歷
(一)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系-博士班(肄業)
(二)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-碩士
二、主要經歷
(一)臺北市政府教育局-課程督學(技職教育)
(二)教育部環境保護小組-商借教師
(三)臺北市立大安高工-進修部主任
三、重要事蹟
(一)主辦臺北市109及110年技職教育獎勵案,連續2年獲教育部評比全國最高優等獎及100萬元獎金,獲教育局函示記功。
(二)獲教育部國教署遴選為110學年度技藝教育績優人員(校長及行政機關組),並獲教育局函示記功。
(三)辦理109及110學年度精進高級中等學校課程與教學計畫成效優良,連續2年獲教育局函示記功。
(四)主辦完成發布「臺北市技職教育政策綱領3.0」。
(五)主辦全國首創臺北捷運公司與北市技高辦理產學合作實習就業方案。
四、主辦成果
(一)推動產學合作
109-111年協助教育局與15家企業、科大之產官學合作,共計11案,企業捐贈本市技高累計約1億5,835萬元之教學設施設備
及獎金如下:
| 項次 | 時間 | 合作內容 | 合作單位 |
|---|---|---|---|
| 1 | 109年9月 |
1.簽署產官學合作備忘錄。 2.捐贈逾570萬元的工業機器人手臂系統。 |
達明機器 |
| 2 | 109年11月 |
1.「北市技職七星」策略聯盟 2.簽署產官學合作備忘錄。 |
勤益科大 |
| 3 | 109年11月 |
1.簽署產官學合作備忘錄。 2.國手補助、培訓及教師完成增能培訓。 |
台灣日立 |
| 4 | 110年3月 |
1.簽署產官學合作備忘錄。 2.首創「臺灣科大北市七星學程」課程。 |
臺灣科大 |
| 5 | 110年4月 |
1.簽署產官學合作備忘錄。 2.捐贈300萬元工業機器手臂. 3.建置「工業機器人技術教學中心」。 |
上銀科技 |
| 6 | 110年4月 |
1.簽署產官學合作備忘錄。 2.成立臺北技職聯盟,推動產學課程。 |
臺北科大 |
| 7 | 110年5月 |
1.簽署產官學合作備忘錄。 2.產學課程、師生培訓、業師入校。 |
三陽工業 |
| 8 | 110年10月 |
1.發展節能技術實務課程活動。 2.捐贈約647萬元之設備、課程及獎補助。 |
和泰興業 |
| 9 | 110年11月 |
1.簽署產官學合作備忘錄。 2.首創產攜七年一貫升學就業大滿貫計畫。 |
北都汽車 |
| 10 | 110年11月 |
1.推動「臺灣科大北市七星學程」升級計畫 2.捐贈350套AI模型訓練軟體。 |
智泰科技 |
| 11 | 110年12月 |
1.簽署「醫療科技教育合作備忘錄」 2.辦理醫療科技教育講座及競賽活動。 |
生策中心 |
(二)專業技術教學中心
1.臺北市IoT物聯網智慧家電技術教學中心:主辦臺灣LG電子捐贈價值新臺幣逾300萬元教學設備於內湖高工建置智慧家電技術教學中心。
2.臺北市工業機器人技術教學中心:主辦上銀科技捐贈價值新臺幣約300萬元建置工業機器人技術教學中心。
(三)技職教育課程發展
1.辦理109、110學年度精進高級中等學校課程與教學計畫」,落實十二年國教課綱,建置課程及教學輔導支持體系,提升教師教學效能及課程品質。
2.主辦110學年度及111學年度技術型高中、進修部及進修學校之課程計畫審議作業,協助臺北市轄屬技術型高中完成課程計畫。
3.主辦產學合作微學分課程:媒合頂尖科大及優質企業引進外部資源,109及110年累計開辦40門專業課程,共892位學生獲得跨域學習契機。
4.主辦臺北捷運實習就業方案:提供160名學生專業課程,擇優錄取46名學生參加「職場實習」,實習優異通過北捷甄選者直接錄取為臺北捷運員工。
5.主辦人工智慧跨域應用課程:補助臺灣科大於110-2開辦人工智慧跨域課程,提供120名學生進階學習。
6.主辦高級中等學校醫療科技主題講座與競賽活動,共計81所學校、356隊、356位指導教師、約1,300位學生參加。
五、教育理念
找到孩子的亮點 成就孩子的專業

(一)發掘學生特質,成就多元人才:教育就是要找到對的角度去欣賞他。 因此,教育在於提供多元的觀點,重視個別差異及多元智慧,把每個孩子帶上來。
(二)全人學習、跨域整合、產學鏈結技職教育以「務實致用」為根本,除強化學生專業知能與技術,應積極引進外部企業技術資源,打造與產業同步的專業技術教學基地, 鼓勵學生 「跨領域學 習、整合應用」 ,以提升學生科技素養及問題解決能力。
(三)拔尖扶弱、適性揚才 關注並理解弱勢家庭學生差異,規劃扶助學習相關課程與活動,並透過合作學習方式鼓勵同儕互相討論,協助學生專業發展建立自信。
(四)教育無他,唯愛的體現與實踐:教育就是愛的體現,透過教育,我們教育就是愛的體現,透過教育,我們教導孩子教導孩子學習被愛、愛人與自愛的人生哲學。學習被愛、愛人與自愛的人生哲學。
六、策略願景

策略一: 深化校本課程,兼顧專業職能與共同學科的多元學習,推動理論與實務並重之課程,培育學生升學與就業能力,形塑內湖高工前瞻科技特色品牌。
策略二: 激勵團隊士氣,展現行政效能。
策略三: 打造智慧教學環境,優化實習場域,校園永續發展。
策略四: 組織教師社群,分享互助合作,提升良師專業知能。
策略五: 加強產學合作,爭取外部資源挹注,協助群科跨域合作資源整合,優化教學環境設施設備,落實技術教學中心實施目標,強化國中職探輔導,提升招生宣導。策略六: 落實品德教育,推動國際見學實習,強化國際移動及多元鏈結,培育全球在地新人才。